以上各位大咖的金句来自于4月23日召开的2021年信任互联大会。
本次大会以“见证信任的力量”为主题,系国内首届聚焦网络信任领域的盛会,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密码管理局指导,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数字认证)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数据保护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大会邀请了相关领导、知名学者、行业专家、合作伙伴、媒体等嘉宾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了新型网络信任体系的新内涵,以及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五百名与会嘉宾不仅在现场围绕密码技术、网络信任等话题展开交流互动,而且还共同见证了一场产学研合作的重磅签约仪式。
专家论道八方纵谈把脉网络信任新动向
在致辞环节,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高林表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网络可信体系建设对于维护网络安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智慧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为了做好网络可信体系建设,需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四个坚持”重要指示精神,希望通过大会平台让产业界各方分享新理念,交流新技术,引领新应用,打造新业态,为网络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国家密码管理局副局长何良生从技术、管理、服务三方面论证了密码是构建网络信任体系的基础支撑这个观点。他希望政产学研用测各方能够通力协作,积极开展基于密码的数字信任基础研究,尤其高度关注复杂网络与业务架构下的跨域信任密码问题和信任度评估密码问题,充分激发密码在现代数字信任体系构建中的创新应用。对于本届大会的举办,他认为十分有意义,并相信一定会积极促进我国网络空间信任体系的构建,赋能国家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建设,助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密码管理局副局长王站立在致辞时谈到,北京市密码管理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全市资源优势,努力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网络安全和密码产业体系。主要在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聚焦密码生态建设,引导从业单位在产学研用等方面协同发力,培育建设有活力的密码生态;二是加速密码技术创新和融合,促使密码与5G通信、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通用处理器等领域协同发展,助力产业升级;三是加强监管,为网络信任体系提供政策指导与保障。
大会上午的演讲嘉宾围绕网络信任发展创新、助推行业应用、构建可信任的网络空间等主题,开展了富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思想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带来创新发展中的可信计算理论与技术的精彩演讲,给与会嘉宾带来知识盛宴,让众人了解到可信计算在理论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巨大进步。他的报告从网络信任与可信计算的关系出发,回顾了可信计算的背景,概述了由“两大方法基础,三大信任核心,四大关键技术”构成的可信计算技术体系。冯院士还简要介绍了作者团队在直接匿名证明协议、TPM2.0安全性评估和高安全可信计算环境构建方法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最后探讨了可信计算的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的演讲肯定了网络安全护航抗疫的实力,并提出了安全信任在长期抗疫中的新需求,希望携手业界共同达成新目标。他表示,信息化在辅助新冠肺炎疫情研判、精准防控疫情、创新诊疗模式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日渐凸显。以大数据分析支撑疫情研判,以在线政务服务助力群防群控,以互联网诊疗缓解线下压力,以人工智能辅助疾病诊断,以远程医疗服务驰援海外抗“疫”都是智能健康与医疗的新模式、新业态。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不容忽视。加强隐私保护,确保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应从执行网络安全法和密码法、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检查、加强保护力度、顺应新技术发展加强商用密码推广应用五个重点方向,全面落实网络安全保障建设。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十八处处长祝国邦全面介绍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2.0的相关工作,回应业界关切,引起了听众的共鸣。他认为,信任体系建设并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从法律政策、标准等方面统筹推进。尤其信任体系建设相关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必须确保安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切实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强化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安全,加强信任体系生态建设,为信任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处长张鹏分享了教育行业信息化和密码应用发展趋势,这不仅是业界关心的话题,也是社会大众极为关注的热点。他表示,教育信息化正在向建设集约化、应用智能化方向迈进,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密码技术安全保障体系的保驾护航。下一阶段,教育行业密码体系建设重点工作有三个方向:一是构建基于国密算法的密码基础支撑体系;二是加强教育数据安全保障能力,重点保护师生家长隐私信息;三是以电子证照为切入点全面深化密码技术应用。张鹏处长的演讲非常精彩,深受与会者认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带来的“信息基础设施信任互联的技术趋势与展望”演讲兼具内容深度与话题热度,主要以推动构建信息基础设施信任互联的关键技术为核心,重点阐述了密码技术在支撑网络空间信任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通信领域、工业互联网领域密码应用实践进行了现状分析。不仅如此,他还分析了区块链、隐私计算在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信任构建的基本思路,并对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信任构建提出发展展望。
作为2021年信任互联大会的主办方之一,数字认证总经理林雪焰也在演讲中阐述了数字认证公司对于网络空间数字信任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他提出数字信任是网络空间建设的基石,也是各行各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自身业务价值创新的驱动力。演讲中他还分析了数字信任中关于身份管理、数据安全、可信交付等多个领域的新技术趋势,列举了相关场景的应用实践,并表示通过数字信任的新技术与新场景的融合是价值创新落地的关键。
产学研深化合作 鼎力共建信任互联新篇章
从嘉宾发言中不难看出,打造一个健康成长的信任互联新篇章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这不仅需要产业界上下去积极推动网络信任应用和创新发展,更离不开产学研各个环节的协作与努力。
在本次大会现场,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一次产学研深度合作又一典范——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数字认证四方共同签署网络信任体系共建合作协议。
在合作协议框架内,数字认证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数据保护研究中心” ,与武汉大学成立“数字信任联合实验室”, 还同中国信通院云大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难预见,未来四方将继续围绕网络信任前沿应用领域深入开展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合力构建一个覆盖理论、算法、技术、产品、服务、人才的网络信任完整链条,从容助力国家密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技术应用深度融合 信任互联与时俱进
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密码领域自然也不能例外。2021年信任互联大会还邀请了政务、金融、医疗、教育、企业等多个领域的行业专家到场,分享他们如何基于网络信任及密码技术实现数字化成功转型,为更多同行提速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参考。
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盛铎介绍了数字郑州“一网通办”如何实现86个专网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上线五百多个服务事项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靳萍表示宣武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是以电子病历和数据的互联互通为核心。信息的流动使得电子病历获取便捷的同时,对其内部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重庆大学信息化办公室数据中心主管刘春泳分享了可信智慧校园建设经验,通过“可信校园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万翼科技合伙人吴致远则带来了他们利用创新技术赋能智慧地产的成功应用,通过电子签章应用实现万科集团业务流程、数据、文件全部线上化,大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数字认证的多位技术专家还从技术的角度,与众人分享了统一密码服务平台、智慧医院全业务全场景密码应用解决方案、密评、车联网、电子合同、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这些前沿产品和解决方案为行业用户提供信任服务,并且在实践部署中得到了众多用户的信赖。
技术不断革新,时代奔涌向前。当不断进化的数字世界逐渐覆盖到全球每一个角落,数以亿万计的行为体正在通过网络彼此联接,不断触发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话。信任,是让这一切秩序井然有条的基础,在网络空间建立和传递“信任”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保障数字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举办2021年信任互联大会的意义尤其重大,大会主办方希望集业界合力,构造出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网络信任体系,营造出“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最终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论